科学研究
首页 · 科学研究 · 学术讲座 · 正文
杨丁友:春来赏梅读梅诗
来源:通识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:2017-03-16 10:16 点击量:
    3月9日晚,博雅大讲坛第134讲——“春来赏梅读梅诗”在我校东区学术报告厅开讲,本次讲座由我校教授杨丁友担任主讲。
    讲座分为冬末春初来赏梅、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、历代咏梅诗词中侵染的情怀这三大部分。
杨丁友首先介绍了“梅”的基本情况和特性,并表示,赏梅应从“色、香、形”这三方面去赏,还推荐了赏梅四大圣地,分别是南京梅花山梅园、上海淀山胡梅园、江苏无锡梅园、武汉东湖磨山梅园。
    杨丁友表示,梅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,他分别从梅与中华民族的渊源、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三方面阐述。早在七千多年前,梅就已经在中国大地生长,而作为观赏,则始于汉初,到了南北朝时期,赏梅之风盛行,自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以来,风气越来越旺盛,并一直延续至今。
    在讲述梅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时,杨丁友引用“春为一岁首,梅占百花魁”一诗,指出了其为百花之首。接着又从曲调、气候、婚姻、年岁、生活方式、性格、审美方面介绍了梅的地位。他表示,梅在中华民国时被尊称为国花。
    杨丁友还着重介绍了梅迎雪吐艳、凌寒飘香、坚强不屈、坚韧不拔、自强不息的精神特点。他感慨,梅的精神特点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和推崇,成为了中华民族之魂。紧接着,杨丁友从“岁寒三友”、“花中四君子”、“梅妻鹤子”的典故中介绍梅的相关故事。
    最后,杨丁友指出中国文人历来有着梅花情结,历代涉梅诗词中侵染着种种情怀。其中,他通过赏析《山园小梅》《梅花诗》《红梅》等18首咏梅诗,分别介绍了梅为花中仙子、为友情信物、为乡愁寄托、为品格象征、为报春信使的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