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研究
首页 · 科学研究 · 学术讲座 · 正文
卢雄飞:语文教学研究
来源: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:廖世云 岑景敏 杨艺 发布时间:2016-09-28 08:40 点击量:
    9月27日下午,以“语文教学研究”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在我校西校区一栋二楼会议室举行,主讲人为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卢雄飞社长,文学与传媒学院领导老师参加交流会。
    交流会上,卢雄飞提出语文教学与研究书刊的方针为:服务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。卢雄飞以语文的性质问题开始了此次讲座,语文是什么?语文具有人文性、工具性和基础性。但语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?这是当下人们普遍研究的问题。卢雄飞指出,近十年来,中、高考阅读题型为人物传记和小小说两种类型,以至于从中、高考备战期间开始,语文教师对阅读题型的讲解只专注于人物传记和小小说两种类型,因此带来负面影响:学生们对其他文体题型接触甚少,对文章内涵不理解。
    卢雄飞提出对当下“国学热”的思考,“国学热”是否只是一阵热?“国学热”到底包括什么?在这种文学环境下,能对学生学习国学有什么积极意义?此外,中学课本中有很多中外现代诗歌,但在中考,高考中从未出现过对现代诗歌的考试模式,对此就得值得研究,中外现代诗歌应不应该进入语文考试?例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戴望舒的诗歌《雨巷》,教师在讲解中一般从诗歌的形式和象征意味进行解读,一般只讲到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,诗歌中所体现出爱情等象征忽略不提,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缺少趣味性,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。
    卢雄飞提出语文常规问题:教学距离方法,对于教学方法,就是不定的方法,各种各样的教法,教师的各种教学方法或许都是有效的,当方法却是不定的。卢雄飞认为,评价教师的一门课讲得好不好,教学方式只是一方面,而对文本非常熟悉,能理解文本,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,那这门课就是非常好的。而教师要做到这样就得敢于批判各种教学方法,同时注意提升自己的“内功”。作为教师,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文本观,积极参与对文本的解读与研究。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中,要注重写作语言、结构、技巧模式与学生智力发展相适应。
    卢雄飞在讲座中反复提到研究的重要性,研究可以来自多个方面,从主体角度,可以对“新诗歌对主体的教学”、“语文教师本身所应该具有的素质”进行研究;从客体角度,可以从“语文的本质到底该怎么定位”、“语文教育史的发展”、“民国期,解放前的语文和语言家”、“语文教材本身”、“文章篇目内容,各个构成部分,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杂文的编排依据和目的”等进行研究。从主客体关系角度,可以从“学生和教师阅读文本所持的态度和方法”、“怎么处理阅读与文本的关系”、“考试方式”等进行研究。
    最后,卢雄飞希望各位教师积极参与、研究文本,积极向语文教学与研究书刊会投稿。